摘要:笔者将购买者对羽绒被的需求总结为八点:单/双人、身高、体质、室温、气味敏感度、钻绒敏感度、摩擦声敏感度以及预算。这八点需求想清楚了,买什么样的羽绒被,基本不用我推荐,自己直接向销售人员或客服沟通一下,就可以买到适合自己的羽绒被。

在羽绒行业从业时间久了,难免会被人问买哪个品牌的羽绒被好。经历了几次不成功的推荐后,笔者发现,推荐别人买到满意的羽绒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?答案是“需求”。 在没有弄清楚购买者的需求之前,贸然推荐任何一个品牌的羽绒被,都很难让对方满意。今天笔者来从需求的角度,谈谈如何挑选一条适合自己的羽绒被。 笔者将购买者对羽绒被的需求总结为八点:单/双人、身高、体质、室温、气味敏感度、钻绒敏感度、摩擦声敏感度以及预算。这八点需求想清楚了,买什么样的羽绒被,基本不用我推荐,自己直接向销售人员或客服沟通一下,就可以买到适合自己的羽绒被。

1.  根据单/双人需要选择羽绒被

买单人被,还是双人被,听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,但根据笔者自己使用羽绒被的经验来看,买单人被的,迟早会后悔。原因有两点,一是单人被使用场景受限,仅能供一个人盖,毫无扩展性,一旦出现两个人同盖一条被的需求时,就会产生买一条双人被的需求,一旦真的买一条双人被,单人羽绒被就会被闲置需要收纳空间,羽绒被蓬松体积较大,会让很多家庭本不宽裕的衣柜拥挤不堪。另一个原因是单人被即使一个人盖,也会显得拘束。目前单人被常见的规格是1.5m×2.0m,盖羽绒被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睡眠体验,这么小的被子,对大多数成年人而言,很难说睡得舒展,睡觉稍不老实,脚就可能露出来,睡眠体验能好到哪儿呢? 羽绒被作为耐用消费品,正常使用十年毫无压力,多花点钱买双人被,长期来看一定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。

2.  根据身高选择羽绒被

身高与被子长度有何对应关系呢?以一个身高170cm的人举例,冬季盖被子时,被子要从头部以下覆盖到脚底,头部长约15cm,需要覆盖的长度大约是155cm;人身体的厚度约20cm,也需要被子来包裹;为了防止脚头漏风,脚头需要30cm的余量供包裹或折叠用;为防止肩部漏风,通常也需要10cm来包裹。因此,身高170cm所需被子的总长度为155 20 30 10=215cm;羽绒被本身蓬松,自然蓬松形成的松量,又会占用约10cm的长度,也就是一个身高170cm的人,要想睡得舒服,羽绒被的长度至少需要225cm。 身高170cm及以下,羽绒被规格建议选2.0m×2.3m;身高超过170cm,建议选2.2m×2.4m;身高超过185cm,建议选2.3m×2.5m。前两个规则是目前羽绒被主流规格,最后一个规格的羽绒被很少见,一般需要定制,或者买针对欧美市场出口的羽绒被。

3. 根据体质选择羽绒被

畏寒体质的人,需要保暖性更强的羽绒被;抗寒体质的人,需要保暖性稍弱的羽绒被;也有人盖羽绒被后感觉很燥热,满头大汗,口干舌燥,这种火力十足的人根本就不需要羽绒被,蚕丝被可能更适合。 决定羽绒被保暖性最核心的因素是充绒量,普通体质的人,选购羽绒被厂商常规充绒量的羽绒被即可,畏寒体质的人,建议选择充绒量比常规羽绒被多10%即可;抗寒体质的人,建议选择充绒量比常规羽绒被少10%。 羽绒被充绒量不能太多,充绒量太多,羽绒被厚度会增加,尤其是蓬松度700立方英寸的羽绒。笔者曾使用过一条规格2.2m×2.4m、充绒量1.5公斤、蓬松度800立方英寸的鹅绒被,被子既蓬松又保暖,但盖在身上,总感觉身体被一个小山压着,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扭。这种花了大价钱盖着别扭,扔了心疼的羽绒被,糟心指数有多高,谁买谁知道!

4.  根据室温选择羽绒被

夜间室温环境越低,所盖的羽绒被充绒量越多,反之,则充绒量越少。对于有供暖设施,冬季室内温度18℃以上的家庭,笔者认为盖羽绒被的必要性不高,用稍厚点的蚕丝被会获得更好的睡眠体验。笔者曾体验过在北方有暖气的房间里盖着羽绒被,早上起来擦5分钟鼻血的滋味。 羽绒被真正适合的夜间室温,在5℃至15℃之间。夜间室温低于5℃,你真正需要的,可能不是羽绒被,而是开启供暖设备,如空调。 那不同的夜间室温,该如何选择充绒量呢?以一条规格2.2m×2.4m、绒子含量90%的常规羽绒被为例,夜间室温5℃至10℃之间,建议充绒量1300g;夜间室温10℃至15℃之间,建议充绒量800g;不同体质的人,可在此基础上对充绒量进行增减。

5.  根据气味敏感度选择羽绒被

担心羽绒有气味,是很多人不使用羽绒被的原因。依据笔者二十年间使用过十余条羽绒被的经验来看,只要你不把鼻子伸进羽绒里,以目前中国羽绒行业的水洗加工水平,即使是鸭绒,对于95%以上的人,并不会造成气味上的困扰。放眼全国近千家五星级酒店,冬季所使用的被子,基本都是鸭绒被,也没有多少人投诉因鸭绒被味道重而影响睡眠的。羽绒按气味从小到大排序,大致的顺序是白鹅绒、灰鹅绒、灰鸭绒、白鸭绒。 对羽绒气味特别敏感的人,建议选择蓬松度700立方英寸以上的白鹅绒,绒朵大,养殖时间长,气味最淡。 对羽绒气味比较敏感的人,可以选择灰鹅绒或灰鸭绒,尤其是性价比高的灰鸭绒;值得注意的是,灰鹅绒和灰鸭绒只能用颜色较深的羽绒被壳,与浅色被套搭配,外观效果可能差强人意。 对羽绒气味敏感度较低的人,可以选择绒朵较大,蓬松度700立方英寸以上的白鸭绒。绒朵大表示鸭养殖的时间长,羽绒出现鸭腥味的可能性低。 羽绒被用户真正要避开的,是那些养殖时间40天以下、绒朵小而细碎的白鸭绒,一旦遇到高湿度的天气或吸收了一定汗水后,鸭腥味就可能骤然而来,挥之不去。 普通用户识别绒朵大小有一个指标可以参考:0.1g绒的朵数。0.1g绒朵数越高,每朵绒的平均重量越小,绒朵平均尺寸越小;反之0.1g绒朵数越低,每朵绒的平均重量越大,绒朵平均尺寸越大;简而言之,0.1g绒朵数与绒朵尺寸成反比。依据笔者的经验,0.1g绒朵数在360朵以下,就可以算绒朵比较大的鸭绒;0.1g绒朵数超过400朵,那基本就是小鸭绒。但遗憾的是,目前国内市场上卖羽绒被的,没有几家会标上0.1g绒朵数给用户参考的,敢标的基本都是专业厂商。更糟糕的,目前国内羽绒市场上的白鸭绒,80%都是40天以下的小鸭绒。不是专业人士,慎买白鸭绒羽绒被!

6. 根据钻绒敏感度选择羽绒被

    鉴于目前国内羽绒被的普及率还不足10%(数据来源中国羽绒工业协会),大部分人买羽绒被还处于尝鲜阶段,花大几千元买回来的羽绒被,一旦发现有毛片、绒丝、羽丝钻出,搁谁心里也不好受。所以国人对羽绒被的钻绒敏感度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,只有使用过多条羽绒被以后,才能心安理得接受羽绒被有少量钻绒这一事实,比如当下欧洲人对羽绒被钻绒的包容度,会让很多国人惊讶。 既然羽绒被钻绒性对用户如此重要,那如何管控羽绒被钻绒呢?羽绒行业已有的研究表明,羽绒被的钻绒程度主要与不良羽毛率、羽绒被结构以及羽绒被壳透气性有关。 不良羽毛率 羽绒内以单根形式存在的绒丝、羽丝,细长的头颈毛以及破损的毛片,是羽绒被钻出的主力军,在日本标准中统一称为“不良羽毛”。羽绒被厂商一般不会告诉国人其所用羽绒的不良羽毛率是多少,反而不停宣传绒子含量越高,羽绒被品质越好,也越不容易钻绒。于是绒子含量95%的羽绒被,成了国人的最爱。在追求更高的绒子含量这个项目上,中国羽绒被早已超过发达国家,但这未尝不是中国羽绒被普及率增长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。笔者体验过宜家绒子含量60%的羽绒被,发现防绒性也很不错,后来和宜家代工厂沟通,才获悉不良羽毛率才是羽绒被不钻绒的关键,而非绒子含量。其实道理很简单,容易从羽绒被壳中钻出的成分少了,羽绒被的防绒性自然好。 羽绒被结构 长期以内,羽绒被的结构很简单,只有被壳和羽绒;为了羽绒被盖起来舒适,被壳必须有一定的透气量,否则会有闷热感。羽绒被壳的材质基本以透气的全棉织物为主,全棉织物要想防绒性好,要么手感硬,要么成本高,两者都不能让国人满意。于是一种类似羽绒服的新结构诞生了,在羽绒被壳内加两层轻薄的防绒胆布,有了防绒胆布和被壳的双层防护,羽绒被的防绒性一下子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,据说这种结构彻底解决了用户钻绒的投诉,堪称羽绒被行业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。 有内胆结构的羽绒被,是不是真的像羽绒被厂商说的那么好呢?笔者体验下来,有内胆结构的羽绒被,其本质是用低舒适性换来了高防绒性。首先增加两层胆布,必然增加羽绒被的重量,降低羽绒被的轻盈感;其次防绒胆布的透气量往往很低,会让羽绒被有闷感,甚至有闷热感;第三羽绒被厂商为了控制成本,胆料往往采用涤纶材质,在冬季低湿度环境下,涤纶与羽绒摩擦,易产生静电,让羽绒被更容易吸附空气中的小颗粒灰尘。 欧洲人大规模使用羽绒被已超过半个世纪,如今主流羽绒被都是没有胆布的。笔者相信,欧洲人如今的选择,必将是中国人10年后的选择,毕竟买羽绒被就是为了更舒服,要想避免钻绒,用蚕丝或化纤填充的被子来得更彻底。 羽绒被壳透气性 qb/t 1193-2012《羽绒羽毛被》标准规定,羽绒被壳面料透气率应不低于5mm/s;研究表明羽绒被壳面料透气率小于20mm/s时,就具备防绒性;综合以上两点,羽绒被壳面料适宜的透气率应在5mm/s-20 mm/s之间。 羽绒被壳面料在使用过程中,被壳面料会处于持续挤压和摩擦状态,透气率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。羽绒被壳面料透气率越高,钻绒发生的几率就越高。由此可见,要想羽绒被防绒性好,被壳面料的透气率宜控制在6mm/s-10 mm/s之间,其次是10mm/s-20 mm/s之间。遗憾的是,目前国内市场上,羽绒被厂商很少明示羽绒被壳面料的透气量,需要购买者主动问,即使问了,很多厂商还说不清楚;问了能立即回答的,必定是专业厂商。 综合影响羽绒被钻绒的核心三点因素,对于钻绒敏感的用户,建议选高绒子含量90%以上、有胆布结构,被壳面料透气量6mm/s-10 mm/s之间的羽绒被,但要做好羽绒被舒适性没那么高的心理准备。对于钻绒敏感度一般的用户,绒子含量75%以上,不良羽毛率8%以下,无胆布,被壳面料透气量5mm/s-20 mm/s之间,都可以选择。

7. 根据摩擦声敏感度选择羽绒被

国人使用羽绒被,基本都会在羽绒被外加被套,这样可以避免羽绒被与皮肤摩擦后沾上油脂和污渍。其实羽绒被更舒服的盖法是不用被套,直接盖在身上,羽绒被的轻盈性和保暖性,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施展,但在现阶段,愿意这样使用羽绒被的国人很少,毕竟清洗羽绒被会增加羽绒被的钻绒,降低羽绒的油脂,缩短羽绒被的使用寿命,还要每次付出一笔不菲的清洗费。 羽绒被加上被套后,被套不可避免要和羽绒被壳面料进行摩擦,摩擦声音响度与被套面料及羽绒被壳面料的厚度、硬度有关。面料厚度与硬度越高,摩擦系数往往越大,摩擦声越大。白天因存在环境背景噪音,羽绒被的摩擦声往往难以被人察觉;但在安静的夜间,翻身带动羽绒被的摩擦声却会让对声音敏感的人难以入眠。 对羽绒被摩擦声敏感度高的人,建议选全棉材质,高密度缎纹,手感薄而柔软的面料,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羽绒被的摩擦声,但这种面料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防绒性可能没那么优秀,且羽绒被售价要高出普通羽绒被很多。 对羽绒被摩擦声敏感度较低的人,完全可以直接忽略这个问题,全棉材质,甚至涤棉材质的羽绒被面料,都可以放心选择。

8.根据预算选择羽绒被

对于很多人而言,价格可能是买羽绒被最重要的考虑因素,毕竟正规品牌的羽绒被都不便宜。对于不同预算的人,该如何选择羽绒被呢? 以一条规格2.2m✖️2.4m,充绒量1300g常规羽绒冬被为例,对于预算充足的人,5000元以内,就可以买到品质很高的羽绒被了。大朵鹅绒,绒子含量95%,蓬松度800立方英寸,全棉缎纹高支高密面料,立衬工艺等各项参数基本都可以拉满,且厂商还能保持较好的毛利率。 超过5000元的羽绒被,多付出的钱已和品质无关,多半是在为品牌故事、营销套路以及虚荣买单而已。说一个扎心的事实,号称羽绒之皇的冰岛雁鸭绒羽绒被,一条售价动辄10万元以上,但其真实的保暖能力,并不比国内相同充绒量、蓬松度700立方英寸以上的鹅鸭绒被更好,不信你试着问卖雁鸭绒被的厂商索要保暖性对比测试报告,看看谁能提供证明。当然,买这种被子的人不会在意这些,在意的往往是雁鸭绒的稀缺带来的优越感和奢侈感,这种感觉比较值钱。 对于大部分国人而言,都不会舍得用5000元的去买一条羽绒被,2000元左右看起来是羽绒被更受欢迎的价格区间。把自己的需求点想清楚,和厂商沟通好,2000元足够买到一条让自己满意的羽绒被了,甚至可以买到听起来很高档的95鹅绒被。 如果只想花1000元左右买一条羽绒被,那选择面就要窄得多,灰鸭绒,绒子含量75%以上,无内胆,立衬工艺,40s常规全棉防羽面料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。只要做好有少量钻绒及有一定摩擦声响的心理准备,你也能获得五星级酒店羽绒被的体验,毕竟国内大部分五星级酒店的羽绒被,也就这个品质水平。 如果预算低于1000元,笔者建议还是先攒钱比较好,等钱攒够了再考虑不迟。羽绒被的价格低于1000元,要么买到体验感差的产品,要么被骗,其实质都是在浪费钱。 以上分享的八点内容,是笔者踩坑5条羽绒被,交了过万学费的总结,笔者不保证全对,但笔者相信,弄清楚了以上八点需求以及各点需求对应的选择,买羽绒被踩坑的可能性会降低80%以上。 请大家不要再问我买哪个品牌羽绒被好了,我的答案都在上面!